《勞動關系管理》課程思政教學案例

發布者:課程思政管理員發布時間:2022-06-10浏覽次數:1286

黃鶴


課程代碼

B0320110

課程性質

專業課選修

授課對象

工商管理、工商管理(留學生)

對應章節

1.第二章

2.第三章

3.第四章

4.第五章

育人目标

育人目标1:掌握從事管理工作所需的勞動關系理論知識;掌握勞動關系領域法律法規變化;深刻理解勞動法立法宗旨和偏重保護的内涵。

育人目标2:培養創新和權變意識,運用法理把握勞動争議處理時機;采用多種方式解決勞動争議,提升複雜勞動争議處理能力

育人目标3:關注社會中的勞動關系現實和熱點問題,運用案例分析等多種方法對勞動關系熱點與經典案例進行分析,培養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能力。

育人目标4:能運用勞動關系理論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樹立依法治國、大局觀念、心存畏懼、信守底線的職業價值觀,培養經世濟民、誠信服務、德法兼修的職業素養。

課程思政案例教學設計和實施

基于勞動關系理論分析我國勞動關系現狀

1.教學導入

勞動關系理論至今共有5個流派,分别代表不同國家的勞動關系模式,本案例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負責1個理論流派,從理論内容、理論應用、該理論在我國的适用性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以小組展示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每組展示時間15分鐘。

2.教學内容

勞動關系理論中新古典主義學派、管理主義學派、多元正統學派、自由改革主義學派、激進派五個學派的基本觀點,以及這些觀點在各國勞動關系實踐中的表現,通過分析我國勞動關系的特點,探索哪個流派更适合我國的基本國情。

3.育人元素

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4.教學方法

以學生為中心,由學生查閱資料、撰寫演講稿和ppt、演講展示,教師和其他小組同學可就展示内容提問,進行問答。

從互聯網平台用工看新型勞動關系

1.教學導入

勞動關系确立的标準,結合互聯網用工,引導學生思考靈活用工對現有法理法規的影響,培養經世濟民、誠信服務、德法兼修的職業素養。

2.教學内容

20217月,人社部等八部委發布了《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态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202110月,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八部門發布了《浙江省維護新就業形态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實施辦法》。針對互聯網平台就業的網約配送員、網約車駕駛員、貨車司機、互聯網營銷師等新就業形态勞動者的勞動保障權益維護進行規定。

上述指導意見和實施辦法确立勞動關系的依據依然是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确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勞社部發〔200512号),因此,勞動關系确定的标準沒有變化,隻是情景複雜了,因此,互聯網用工産生了勞動關系、勞務關系等相應形式。

3.育人元素

時代精神、社會責任

4.教學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研讨法。首先,案例對比的方式,對于互聯網平台用工中不同的模式進行對比;其次,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平台用工與勞動關系的區别與聯系;再次,通過經典判例進一步深化勞動關系确立的依據。

基于應簽未簽案例看勞動法立法精神

1.教學導入

《勞動法》實施後,我國勞動合同簽約率一直不高,2008年實施《勞動合同法》後,該現象得到了明顯改進,原因在于《勞動合同法》對于應簽未簽進行了明确的規定,并确定了懲罰措施。

2.教學内容

應簽未簽相關法規:

《勞動合同法》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五條 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内,經用人單位書面通知後,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無需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但是應當依法向勞動者支付其實際工作時間的勞動報酬。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六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并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支付經濟補償。

從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兩個角度分析,應簽未簽問題,及其後果。

3.育人元素

立法精神偏重保護 穩定和諧勞動關系

4.教學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研讨法。首先,案例對比的方式,對應簽未簽案例進行分類;其次,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應簽未簽的後果;再次,通過經典判例進一步深化應簽未簽的理解。

從勞動法看996007

1.教學導入

本案例結合《勞動關系管理》中工時制度和休息休假制度等勞動基準法内容,引入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的特定情景,從工時制度、休假制度、加班工資、工資發放等多角度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牢固樹立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加強為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做貢獻的信心,要求學生在行動上體現勞動法的立法宗旨。

2.教學内容

1)情景引入:推送南京大學趙曙明教授在人民日報大家手筆:做好企業複工複産的人力資源管理。新冠病毒爆發後,勞動者工作方式的變化,從996007轉變、當前“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形勢出發,給學生強烈的情景感和體驗感。

2)關鍵點回顧:針對疫情下工作與休息中涉及到的關鍵知識點簡要回顧,标準工時制度與非标準工時制度、休息休假制度、加班工資計算标準等,使學生掌握勞動法中勞動标準的核心内容。在法律法規的學習中,使學生體會要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努力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

3)讨論與互動: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讨論,讨論主題為:1.疫情期間勞動者類型劃分;2.疫情期持續時間長,假期性質如何劃分?3.針對不同類型的勞動者,不同疫情期間的工資發放方案;4.作為企業的hr,在疫情下你要思考哪些問題?在讨論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勞動法立法宗旨,在對于問題23讨論時,尤其要突出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在對問題4進行讨論時,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從企業角度出發,工資發放方案給企業帶來的影響,适時加入國務院、各地方政府(尤其浙江省、杭州市)的惠企措施,使學生領悟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

4)總結與反思:疫情期勞動者按上班、休息,居家、外出劃分為四種類型:Ⅰ堅守工作崗位的;Ⅱ因各種原因外出隔離的;Ⅲ呆在家裡就是做貢獻的;Ⅳ居家辦公的。疫情期按時間劃分為:春節假期、休息日串休、延長假期、延遲複工、有序複工等五個階段。當上述分類出現,疫情期的工資發放就清晰明朗了。引導學生思考:疫情期的加班需要受到人員、時長等限制嗎?

3.育人元素

立法精神偏重保護

4.教學方法

采用講授與案例相結合的方式,在工時制度、休息休假等法理基礎上,讨論996007的危害,疫情下加班和居家辦公的處理方法等。

從網易裁員看勞動合同解除

1.教學導入

本案例結合《人力資源管理》第八章勞動關系中的勞動法立法宗旨,引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标的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立場。培養學生理解并遵守人力資源管理從業者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範。

課前:教師發布學習任務單,要求學生學習學習通上的相關勞動法相關法規,閱讀微信群中關于《另一艘危險郵輪“世界夢”号:800名中國船員被遣返,武漢船員有家難回》、《網易裁人,以“内部說明”的方式緻歉,還讓人代緻歉?》等推文。

2.教學内容

1)情景引入:由勞動争議仲裁申請書入手,講解勞動争議案例分析步驟,要求學生把握勞動争議案件分析的五個要素:标的、焦點、法理、雙方當事人行為、結論與訴求。

2)案例對比:針對《另一艘危險郵輪“世界夢”号:800名中國船員被遣返,武漢船員有家難回》、《網易裁人,以“内部說明”的方式緻歉,還讓人代緻歉?》兩個案例,運用勞動争議案例分析步驟進行分析,引導學生發現:勞動者在現實勞動關系中的弱勢與維權成本高和用人單位在現實中的強勢,由此引導學生思考人力資源管理從業者應遵行的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

3)“立法宗旨”之争的讨論與互動:偏重保護還是雙重保護,從《勞動合同法》頒布之日起,這一争議從未停止過。要求學生進行内部辯論,分析偏重保護與雙重保護的區别、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以及對整個國家立法體系的影響。通過小組讨論的方式,引發同伴交流、同伴學習。引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突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标,引發學生思考,體會偏重保護更能體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4)總結與反思:引導學生思考: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如何在勞動争議處理過程中得以體現,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能夠規避由此引發的用工法律風險,如何堅守人力資源管理從業者的職業操守。

3.育人元素

誠信服務德法兼修

4.教學方法

通過課前、課中及課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案例教學模式,采取情境式導入、案例對比、讨論互動、總結延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特色及創新

1)教學内容與時俱進,教學資源開放立體。貫徹“關注動态、法案結合、辯證創新”方針,教學内容與時俱進;建設開放式、立體化教學資源,助力學生提升實踐意識與能力。

2)突出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課程基于學生的視角構建學習情景,運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從勞動者和人力資源管理從業者雙視角出發,鍛煉學生辯證思維、創新意識、大局觀。

3)革新課程教學模式,差異化使用信息化工具和教學手段。本課程基于不同教學環節使用泛雅、雨課堂、學習通等信息化工具,基于不同教學内容采用課堂講授、小組展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仲裁庭、專題讨論等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和獲得感。

4)課程思政,鹽溶于水、同向同行。勞動關系領域的法理法規體現國家意志,具有強烈的思政元素特點。依法治國、大局意識、心存畏懼、信守底線、德法兼修是本課程倡導的人力管理從業者的職業操守與行為準則,這些元素貫徹課程始終。

教學成效

從課後反饋來看,學生對“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以及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有了全新的認識。從現實出發,以自主學習、同伴學習的方式進行課程思政,使得學生情景感、帶入感較強,對自己的職業價值觀和使命感體會較深。

在讨論過程中,同學們從勞動者、企業、政府三方視角進行讨論,有的同學提出勞動者必須得到應有保障,有的同學從企業角度提出工資發放成本過高問題,有的同學提出政府應承擔的責任。由此可見,學生的視角和思維方式很活躍,能夠換位、辯證思考。在政府作為的讨論中,引入案例的思政點,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為人民謀幸福。

教學反思

從已進行的課程情況來看,課程思政元素的發掘是有效的,現有5個案例的實施效果達到預期,但從課程總體來說,還有以下方面可以進一步完善:

1.課程思政元素可以進一步挖掘。勞動關系管理與課程思政元素相結合的内容較多,法理法規與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合需要進一步深化。

2.教學方式可以更多樣。目前采用的方式以研讨式為主,點評式、講授式等方式未采用,在日常教學中,可以進一步加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