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分析與診斷》課程思政案例

發布者:課程思政管理員發布時間:2022-07-23浏覽次數:356

許水龍


課程代碼

B0320070

課程性質

專業選修課

授課對象

工商管理專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

對應章節

 1.第六章 公司層戰略診斷

 2.第七章 業務層戰略診斷

 3.第八章 組織結構診斷

育人目标

  1. 通過理解并掌握管理分析與診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系統思維。

  2. 理解并掌握管理分析與診斷作為一種應用性管理研究活動的方法論。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例使學生理解理論普遍性與實踐特殊性之間的關系,增強學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 能夠利用所學的分析診斷方法和工具,為特定領域的管理實踐問題提供有針對性、情景化的解決方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

  4. 能夠利用所學的分析診斷方法和工具,幫助各類組織制訂組織層、業務層和職能層的相應戰略規劃,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系統思考能力。


課程思政案例教學設計和實施

1.課程思政案例名稱

從中國建材的并購重組看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引導學生的國情意識、創新意識。

1. 教學導入

橫向并購,也稱水平一體化,指兼并、收購市場上生産同類産品的企業(這些企業通常都是競争對手),例如兩個鋼鐵廠之間的兼并就是一種橫向兼并。橫向并購可以擴大生産規模和市場份額,提高規模經濟效益,實現業務增長。與前三種成長戰略相比,通過橫向并購實現業務增長的速度更快。橫向并購的基本條件是并購方有足夠的資金實力和管理能力,并購時機一般是在行業不景氣或者目标公司經營困難的時候。

在水泥領域,中國建材集團在過去的五年裡,走出了一條包容性成長的道路,共兼并和收購了180多家水泥企業,其中有65%是民營企業,15%是地方國企,20%左右是混合股份企業。這也是中國建材一向奉行的“央企市營”經營理念的集中體現。中國建材在進行談判和内部溝通時使用的并不是“兼并收購”這個詞,而是使用了“聯合重組”來描述這一過程。收購後,宋志平的首要任務是整合管理所有的子公司和業務線。為了實現這個目标,宋志平認為公司應該以市場為導向,走“央企市營”的發展道路。他是這樣理解“央企市營”的:首先是“央企”,即必須堅持企業的屬性是國企,必須是國有控股,肩負政治責任,執行國家政策方針,為國家創造經濟效益;其次是“市營”,即企業應該采用市場化經營的運作機制,成立董事會,實現産權多樣化,聘用職業經理人,實行内部機制市場化(嚴格的内部人員考核制度),推行經營規則市場化(聯合重組)

2.教學内容

  1. 中國建材橫向并購的主要動因和目标

  2. 中國建材橫向并購的時機、對象、方式的選擇

  3. 中國建材橫向并購後的整合策略

  4. 中國建材的橫向并購為什麼能夠取得成功

3. 育人元素

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引導學生樹立國情意識、創新意識。

4. 教學方法

學生自學案例

老師提出本案例的思考題,采用案例式、啟發式、探究式、問題式、項目式、情景模拟式、比較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組織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引起學生情感共鳴。讨論式教學培養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從而有效激勵學生學習内動力的産生。

  1. 央企在橫向并購中的優勢有哪些?中國建材的并購成功是否與其央企身份有直接關聯?

  2. 央企在橫向并購中的缺點有哪些?中國建材在并購重組中是如何克服這種缺點的?

  3. 中國建材的橫向并購以及重組整合過程是否具有中國特色或結合了中國國情因素?

  4. 中國建材的橫向并購以及重組整合會對中國水泥行業(主要是南方)的演變和發展産生怎樣的深遠影響?

  5. 然後,進一步引導學生提出自己有疑惑或感興趣的問題。

  6. 老師進行歸納總結,引導學生從案例回到理論層面進行思考。

多元化教學:講(課堂講授)、查(學生查閱資料)、做(社會實踐、調研、課件、微視頻、數字故事)、演(學生演講、報告、編劇演出)、論(論文、讨論、辯論、論壇)。

2. 課程思政案例名稱

從華為的使命驅動和核心能力培育看公司總部的價值創造,引導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和責任意識。

1. 教學導入

關于公司總部的作用,學術界總的看法是公司總部應該創造價值,起到1+1>2的作用,否則就沒有存在的必要,還不如由各子公司獨立運作。公司層戰略的目的是使公司整體力量大于每個業務單位力量簡單相加之和,這就涉及到對公司總部作用的評價,是創造價值更大還是破壞價值更大。在公司層戰略中,如何更好地發揮公司總部的作用是一個既有理論價值也有現實意義的研究主題。

公司總部價值創造的理論基礎,可追溯到二戰後公司多元化發展的相關研究。綜合國内外學者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成果,公司總部創造價值的方式可以歸納為:使命驅動式管理而創造價值、發展核心能力而創造價值、業務組合規劃而創造價值、發展新業務而創造價值、對子公司的業務指導和幫助而創造價值、創造協同效應而創造價值、發展公共關系資源而創造價值、提升公司聲譽而創造價值。在手機領域,小米以手機起家,起步早,專業化程度高。而華為以通信設備起家,兼做手機,在手機行業是一個遲到者,但能夠後來居上。從公司總部創造價值的角度,怎麼解釋?

2.教學内容

  1. 華為如何通過使命驅動式管理而創造價值

  2. 華為如何發展核心能力而創造價值

  3. 華為如何發展新業務而創造價值

  4. 華為如何發展公共關系資源而創造價值

  5. 華為如何提升公司聲譽而創造價值

3. 育人元素

通過案例學習,從華為公司的成長發展引出中國經濟幾十年夫人快速發展,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引導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和責任意識。

4. 教學方法

老師簡單講解華為公司的基本情況和主要業務,老師和學生共同回顧華為公司的成長

老師提出本案例的思考題,采用案例式、啟發式、探究式、問題式、項目式、情景模拟式、比較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組織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引起學生情感共鳴。讨論式教學培養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從而有效激勵學生學習内動力的産生。

  1. 華為的企業使命是什麼?這一使命自誕生之日起如何引領和影響華為公司的發展壯大?

  2. 華為公司的核心競争力是什麼?這種核心競争力如何作用于後來的華為手機業務?

  3. 作為一家多業務企業,華為公司能否在各項業務之間創造協同效應?如何創造協同效應?

  4. 華為在你心目中的公司形象是怎樣的?這幾十年華為是如何保持和提升公司形象的?這種公司形象對華為的業務發展産生了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影響?

然後,進一步引導學生提出自己有疑惑或感興趣的問題。

老師進行歸納總結,引導學生從案例回到理論層面進行思考。

多元化教學:講(課堂講授)、查(學生查閱資料)、做(社會實踐、調研、課件、微視頻、數字故事)、演(學生演講、報告、編劇演出)、論(論文、讨論、辯論、論壇)。

3. 課程思政案例名稱


從科舉制在歐洲的傳播和推廣看中國古代文明的先進性,引導學生樹立愛國意識和民族自豪感。

1. 教學導入

韋伯認為:組織應該用職位進行管理,不能由“個人”或“世襲”身份來管理。權力是組織運行的基礎,最有效的權力是法理權力。官僚制度的要素包括:分工、權力層級、工作人員的正式選拔、官員的任命,行政管理人員領取固定薪酬,管理人員不是組織的所有者,必須遵守組織的去個人化的制度。

以韋伯思想為代表的現代官僚制度在歐洲的推廣,實際上受到中國科舉制在歐洲廣泛傳播的深刻影響。

2.教學内容

漢朝實行基于孔子的禮制思想的察舉制,以此初步形成官僚機構。隋朝正式實行科舉制,直到1905年終結,延續1300多年曆史。

1847年,廣州的英國領事Meadows在他的文本“中國的政府和人民”中認為,“中華帝國的長期存在,完全在于有一個由那些有才能和功績的人獲得提升而組成的優秀政府”,英國必須通過建立精英制度來改革其公務員制度。受此影響,1854年,女王陛下的公務員制度作為一種系統的、精英管理的官僚制度正式實施。

法國:随着啟蒙時期(18世紀)中國文化思想的翻譯和傳播,法國官僚制度的發展也受到了中國制度的影響。伏爾泰(Voltaire)聲稱中國擁有一種“完美的道德哲學”,弗朗索瓦•魁奈則主張效仿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制度。

19世紀末,官僚制度在西方世界牢固确立,并從政府蔓延到其它大型機構。韋伯認為官僚制是組織人類活動最有效、最理性的方式。

3. 育人元素

從科舉制在歐洲的傳播和推廣看中國古代文明的先進性,引導學生樹立愛國意識和民族自豪感。

4. 教學方法

老師簡單講解中國古代科舉制的基本情況,學生搜集中國古代科舉制的資料。

老師提出本案例的思考題,采用案例式、啟發式、探究式、問題式、項目式、情景模拟式、比較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組織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引起學生情感共鳴。讨論式教學培養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從而有效激勵學生學習内動力的産生。

  1. 中國科舉制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2. 中國為什麼能在1300多年前創造這樣的官僚制度,其文化基礎是什麼?

  3. 十八世紀以前歐洲,其官僚制度特點是什麼?

  4. 歐洲為什麼會對中國的科舉制感興趣,并極力加以傳播和推廣?

進一步引導學生提出自己有疑惑或感興趣的問題。

老師進行歸納總結,引導學生從案例回到理論層面進行思考。

多元化教學:講(課堂講授)、查(學生查閱資料)、做(社會實踐、調研、課件、微視頻、數字故事)、演(學生演講、報告、編劇演出)、論(論文、讨論、辯論、論壇)。

特色及創新

本課程“管理分析與診斷”是一門将管理理論應用于實踐的方法論課程,這三個案例都反映了中國曆史和現實,可以引導學生增強文化自信。

 “從科舉制在歐洲的傳播和推廣看中國古代文明的先進性”将曾經受到批判的科舉制轉變為中國曆史政治制度的先進性,中華文明遙遙領先于當時的世界,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層制組織結構的理論知識,又引導學生樹立愛國意識和民族自豪感。

 “從中國建材的并購重組看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反映了中國企業不盲目崇洋媚外,立足國情進行制度創新,既能幫助學生真實理解橫向一體化的理論知識,又能引導學生的國情意識、創新意識。

 “從華為的使命驅動和核心能力培育看公司總部的價值創造”則從華為這樣一家中國領先企業的公司總部價值創造的獨特視角,既幫助學生學習相應的理論,又引導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并促進學生承擔起中國持續發展的當代曆史使命和曆史責任感。

教學成效

簡要評析該案例思政教學的實施效果及成果,描述與思政育人目标對應的具體成效,盡可能可觀察、可評估、讓學生有獲得感。

案例“從科舉制在歐洲的傳播和推廣看中國古代文明的先進性”的學習對學生觸動很大,他們沒有想到曾經被批判的科舉制相比于歐洲曆史政治制度其實要先進得多,并認可這一曆史性創新可以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在思政育人方面起到了良好成效。

案例“從中國建材的并購重組看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已經列入哈佛商學院案例,通過這一案例的學習,使學生感到越是本土化的,就越是世界性的,照搬照抄國外企業的經驗往往會犯教條主義錯誤,這對學生理解中國情況、樹立本土化思想起到了推動作用,在思政育人方面效果良好。

案例“從華為的使命驅動和核心能力培育看公司總部的價值創造”,一方面将總部創造價值這一理論與活生生的現實相結合,教學效果很好,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增強學生國家意識、民族自豪感和曆史責任感的作用,在思政育人方面起到了良好成效,學生獲得感明顯。

教學反思

對課程思政案例的教學情況進行合理性反思,總結教學内容與方法的優勢與不足,總結學生的參與和接受程度,不斷更新課程思政教學内容,為後續教學保留寶貴教學經驗,不斷總結提升課程思政教學效果。

1)案例内容比較簡單,相關資料還不夠充分。

2)案例涉及思政元素,如果簡單灌輸,往往會引起學生反感,在案例讨論過程中如何适當地體現思政内涵,在教學方式上需要靈活掌握。

3)思政案例必須與理論教學内容有機結合,不可生搬硬套。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