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堂課程思政教學案例(二十四)

發布者:連超發布時間:2024-01-02浏覽次數:249


為進一步傳承和弘揚紅旗渠精神,1229日中午,伟德BETVlCTOR1946副院長、“數字化管理”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主任、數智新工商黨支部書記胡保亮,組織學生參觀“紅旗渠精神進校園巡展”。在這一活動中,同學們認真聆聽講解員深情澎湃的講解,大家紛紛表示,這次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對紅旗渠精神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更深刻的體悟,對于塑造大家的價值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紅旗渠就是紀念碑

紅旗渠就是紀念碑,它記載了林縣人不認命、不服輸、敢于戰天鬥地的英雄氣概。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紅旗渠考察時指出:“紅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是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曆史記憶,永遠震撼人心。”

在講解員的講解下,大家了解到了紅旗渠的建設背景。早在上個世紀40年代,受到地理因素和氣候因素的限制,林縣水缺貴如油,十年九不收。據統計,從1942年到1943年間,受大旱影響,林縣當地逃荒外出共10900戶,占總戶數的14%,這給當地人民的生存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與挑戰。然而,就是在這樣艱苦卓絕的環境下,林縣人民卻始終懷揣着一個有水的夢想,一代又一代林縣人打旱井、引山泉、修水塘,他們不屈的命格與缺水的命運進行着一次又一次頑強的抗争。1960年,正值新中國三年困難時期,全國人民都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林縣人民迎難而上,奮勇前行,憑借一錘一釺一雙手,開始了漫長的建渠之路......

  1. 紅旗渠是拼出來、幹出來的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社會主義是拼出來、幹出來、拿命換來的,不僅過去如此,新時代也是如此。”

林縣人民的紅旗渠精神正是“拼出來、幹出來的”深刻寫照。十年間,為了修建紅旗渠,數萬名修渠民工湧到修渠工地,自己動手解決住宿問題,山崖、石縫、窯洞和席棚無一不是他們的住處,就連總指揮部也是用幾塊篷布搭建起來的,盡管工作環境艱苦,但吃苦耐勞的修渠民工們似乎毫不介意,他們紮根于山裡,夜以繼日、風雨無阻地埋頭工作着,他們逢山鑿洞,他們遇構架橋,再寬的渠,再深的溝,都不能阻止紅旗渠前進的腳步。林縣人民這種拼勁、幹勁深深地刻在了時代的脈絡裡,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人。

三、永遠值得銘記的英雄史詩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紅旗渠紀念館時感慨道:“沒有老一輩人拼命地幹,沒有他們付出的鮮血乃至生命,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永遠銘記他們。”

紅旗渠的修建成功離不開林縣每一位默默付出的英雄人民,他們一錘一釺鑿出了千裡長渠,他們一石一瓦壘起了逶迤渠岸。在這之中有許多英雄人物都值得我們銘記,如成功解決青年洞和白家莊空心壩難題的共産黨員吳祖太,為當地群衆看病治傷的好幹部“李茂德”,在危急情況下仍指揮民工離開險地但自己卻被塌方埋住而雙腿殘疾的共産黨員李改雲......

雖然他們隻是紅旗渠工地上平凡英雄中的萬千之一,但是他們卻成就了紅旗渠,也成就了那個艱苦的時代。可以說,這些平凡的英雄就是紅旗渠的魂!他們值得被時代銘記和歌頌!

四、紅旗渠很有教育意義

盡管如今的生活相較于從前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紅旗渠的精神不能變,仍然很具教育意義,值得每一位同學學習。

為了發揚紅旗渠的精神,202211月以來,紅旗渠幹部學院、紅旗渠廉政教育學院等已累計完成培訓1280餘期共28萬餘人次,紅旗渠也成為了當地知名的紅色旅遊打卡地和黨性教育重要基地,對一代又一代時代青年産生了深刻的影響。可以說,紅旗渠精神已如星星之火,正遍布于整個祖國大地中,發出炙熱而又耀眼的光芒......

五、結語

這座1500公裡的長渠,跨越了崇山峻嶺,跨越了152座渡槽,也跨越了萬水千山,每一步路,每一條渠都深深镌刻着林縣人民吃苦耐勞、艱苦卓越的奮鬥精神,都凝聚着林縣人民的智慧結晶。可以說,紅旗渠的修建生動诠釋了“以尺寸之功,積千秋之利”的價值追求,作為新一代的年輕人,應當永遠銘記這些前輩,深刻傳承并發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将自己的理想與祖國的理想緊密相連,紮根人民,奉獻社會,在認真聆聽紅旗渠故事的同時,當好新時代紅旗渠傳人,打磨出新時代的輝煌!




Baidu
sogou